經過數年發展,我國新能源發電邁上新臺階,但新能源運行與消納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發電將迎來平價上網,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成本逐年下降,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
根據全球最大的能源顧問公司之一的Wood Mackenzie公司預計,到2025年時,全球儲能部署量將增長13倍,達到230吉瓦時,而全球儲能投資總額預計將從2019年的180億美元增加到1000億美元之多。
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我們認為,新能源配置儲能或將成為碳中和目標指引下能源轉型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上海電氣通過前瞻性地布局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多個新能源領域,輔以智能化和數字化手段,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儲能”的產業布局,并以國家使命感加速向“30?60”目標穩步進發。
根據全球知名“BP世界能源統計”數據分析結論,中國的新能源比重將在2027年前后過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已迫在眉睫。
2018年,上海電氣為崇明三星鎮量身打造的集“風、光、儲、充”于一體的智慧能源項目,以可再生能源、儲能、能源管理系統為核心,共同打造零碳社區。
用戶可通過網頁端或者移動端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實時了解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態、設備故障報警、電量功率統計等,保證系統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
將可再生能源、儲能、智能微網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產品有機融合起來,崇明三星鎮示范項目很快在市場上引起了不小轟動。
2019年,依托上海電氣“星云智匯”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海電氣儲能智慧運維管理系統ELITE-OPS也應運而生。
該系統實現了儲能電站電芯級海量數據實時采集和存儲,能夠提供大數據相關的多維分析、統計報表、AI等海量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知識圖譜技術,可將資料與技術文檔存儲轉化為對實體、關系等知識要素的存儲。
系統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為用戶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設備運維服務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實現儲能電站集中管控、智能運維和少人值守。
2020年更是上海電氣“新能源+儲能”的蓬勃發展年。
2020年4月,為全球最大迪拜太陽能發電項目配套的光儲電站集成示范工程項目(一期)正式啟動。光儲示范電站將搭建400KW光伏發電系統,以及1MWh級上海電氣電池儲能系統。
按照設計,光伏系統白天為儲能系統充電,柴油發電作補充,為上海電氣項目部和業主辦公室供電。示范電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可節約日常柴油發電機燃料和維護費用,降低在建的迪拜四期950MW光熱光伏項目以及未來迪拜五期900MW光伏項目現場管理成本。
2020年9月,在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專題推介會上,上海電氣一口氣又推出了多套“新能源+”場景“爆款”:通過光熱/光伏+海淡、新能源+制氫、風+光+火+儲等多種方式,引領能源新時代。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電氣與國網上海電力聯手打造的集“風光儲充控”為一體的閔行工業園區智慧能源項目。
該項目作為上海地區最大的儲能系統,將CIGS薄膜光伏、晶硅光伏、風力發電、磷酸鐵鋰集裝箱式儲能系統、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充電樁有效整合,實現對園區用能的統一智能管控,每年可降低園區用電2158兆瓦時。
這個項目的成功運行,驗證了工業園區智慧能源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將成為未來工業園區節能降耗、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新標桿。
2020年11月,上海電氣格爾木美滿閔行32MW/64MWh儲能電站項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行投運儀式,標志著上海電氣電站集團在西北能源市場取得重大成果。
作為國內首個投運的商業化運行獨立儲能電站,該項目成功打通“源網荷儲”及“風光水火儲”兩個一體化通道。
依托上海電氣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集成優勢,項目讓“共享”儲能模式由理念變為了現實,有效緩解了當地棄風、棄光問題,成為解決青海省新能源消納的創新試點。
2020年12月,西藏朗明桑珠孜區50MW / 100MWh光儲綜合示范儲能項目實現并網發電。
此外,上海電氣首個西藏大型綜合能源項目也已實現并網發電。
同時,上海電氣還承接了金寨100MW/200MWh儲能系統建設。該項目定位為獨立的電網側儲能電站,能參與安徽省電網調控中心統一調度,在電網中發揮削峰填谷、調峰、調頻、旋轉備用、黑啟動等作用。
2020年12月,西藏朗明桑珠孜區50MW/100MWh光儲綜合示范儲能項目實現并網發電。
至此,上海電氣在儲能領域實現了用戶側、發電側、電網側三個不同層面的綜合能力利用的系統化探索,全方位展示了上海電氣在新能源領域打造的“智慧方案”。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給出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發展速度超乎預期,全年新增規模達到5.3GW / 10.7GWh,大幅高于2019年3.4GW / 6.8GWh的裝機規模,創下年度新增部署規模新高。
在為用戶提供儲能解決方案的同時,上海電氣在儲能產品上也不斷結出碩果。
2020年9月,總規劃年產能10GWh的上海電氣南通儲能電池產線一期正式投產。產線設計要求達到“低濕度、高潔凈度、恒溫”等工藝條件,采用世界一流的產線,生產智能化和工廠數字化總體程度達到85%,產品計劃循環壽命達到8000次。
同年10月,上海電氣儲能電池項目在安徽巢湖經開區投產。新投產的液流儲能電池項目工廠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設計產能達到200MW/1GWH,可以為儲能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助力。
產線投產的同時,上海電氣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巢湖經開區開張營業,在為客戶提供綠色、經濟、高效的儲能裝備及綜合能源解決方案,以及水系液流電池、鋰電池等系列化儲能產品。
今年年初,上海電氣與太平洋綠色技術有限公司(PGTK)簽署備忘錄,在全球范圍內開發各種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BESS)項目,標志著上海電氣進入國際儲能市場。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p>
近日,中國首次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而上海電氣也將不遺余力地通過打造靈活智能化的儲能系統管理,整合新能源產業優勢,助力中國能源產業變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聲明: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VX:pxe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