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ATL、LG新能源、松下電池、比亞迪、三星SDI為第一陣營的全球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在深度綁定大客戶的情況下,擴產動力電池的動作頻頻。其中LG新能源計劃到2023年將產能擴增至260GWh;寧德時代現有、在建及規劃產能超過500GWh,比亞迪過去兩年也投建了超百GWh新產能。
同樣的,第二陣營電池企業,經過幾年的厚積,在技術實力、客戶拓展、產能布局上也進入爆發或調整期。隨著全球市場的新一輪洗牌和市場格局重塑,第二陣營已經出現分化,部分第二陣營企業開始向第一陣營突進。
有一個明確的現象是,具備技術實力、產能規模、交付能力,且資本雄厚,拿下優質客戶的第二陣營電池企業,正在突圍,向第一陣營擠入。這種“突圍”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擴產更為積極,項目動輒上百億,部分企業產能規劃已超200GWh;二是獲得頭部主流車企訂單增多;三是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長較快,且具備連續性。
進入2021年以來,億緯鋰能、蜂巢能源、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等第二陣營頭部企業都在積極擴產,活躍度雖然與寧德時代無法比擬,但是要明顯高于其它第二陣營企業,以及后面的追趕者。
同樣,在客戶訂單方面,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也接連斬獲新的國內外主流車企訂單,為未來數年的訂單和產能擴張提供了支撐。
在裝機量方面,中航鋰電在今年1月擠進國內前3,在全球排名中殺進第6;蜂巢能源也首次進入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第7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中國電池企業已經連續多月在裝機量排名上站穩了前列陣營。
進入2021年,第二陣營已經出現明顯分化:一部分電池企業,經過與國內外主機廠漫長的測試、驗證、定點之后,迎來曙光,進入發展爆發期;而同樣有一部分企業,接連錯失頭部大客戶,裝機量、市場份額頻頻下滑,甚至要從第二陣營掉隊。
正如前述,盡管快速成長的企業背后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基于企業自身技術、管理、資本、客戶以及企業掌舵人的理念還是有諸多共通性的東西,而這些最終反映到企業本身,以及市場上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在產能擴張、客戶訂單以及裝機量上的表現。
一、第二陣營頭部企業擴產提速,急趕第一陣營。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進入2021年,第二陣營頭部幾家企業產能擴張明顯“提速”,項目動輒以數十GWh起步,而未來三到五年規劃都將達到200GWh。
中航鋰電:1月18日,100億級的中航鋰電江蘇四期項目(25GWh)在常州金壇簽約,標志著中航鋰電2021年量產、在建及新建產能將突破100GWh。
隨后,2月7日,中航鋰電江蘇二期JSA3項目模組廠房成功封頂。
二期項目封頂不足二十天,中航鋰電江蘇三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江蘇三期項目規劃產能23GWh,三期和四期項目總投資約235億元,二期項目剛剛封頂,三期項目即啟動建設,也可看出中航的躍進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3月2日,在中航鋰電廈門基地,動力電池二期項目也啟動建設。據電池中國網了解,中航鋰電廈門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設。兩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能20GWh。
短短兩個月不到,中航鋰電簽約、啟動多個項目,可以看出中航鋰電的躍進速度。
億緯鋰能:2月19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旗下公司億緯動力擬以自有及自籌資金建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一期)”和“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投資金額分別不超過10億元、26億元。
據悉,兩大項目主要為滿足國際知名車企和國內造車新勢力等客戶的配套需求。其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一期)項目內容為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和模組;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項目內容為12V和48V電池系統。
國軒高科:1月17日,“廬江大眾國軒”年產3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開工建設。據了解,國軒高科年產3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是大眾汽車入股國軒高科的重點投資項目之一。
2月28日,國軒控股集團和宜春市人民政府在宜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軒集團將投資115億元在宜春經開區建設包括碳酸鋰生產、鋰電池配套材料等產業化項目。其中,一期項目預計2021年中開工建設,計劃2年內完成,合計兩期項目計劃在5年內完成。
蜂巢能源:1月27日,蜂巢能源在成都與遂寧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斥資70億元在遂寧經開區建設20GWh動力電池工廠。
2月19日,蜂巢能源又與浙江省湖州市簽訂投資協議,蜂巢能源將投資70億元在湖州南太湖新區建立年產20GWh的動力電池新基地。
孚能科技:2020年12月,孚能科技與吉利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工廠。根據約定,合資公司和孚能科技合計產能將達到 120 GWh,其中2021年開工建設不少于20 GWh。
除了上述項目的落地,在產能規劃上,電池中國網從上述幾家企業了解到,到2025年,上述各公司動力電池產能都將超過200GWh。
二、頻拿國際主流客戶定點,國際巨頭趨勢明顯。
動力電池企業大手筆擴產背后是大客戶已有或者潛在訂單正在途中,而綁定了國際主流車企,也為未來的跨越式增長提供了支撐,讓這些第二陣營的頭部企業向第一陣營沖擊提供了堅實的底氣。
2月25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參與了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捷豹路虎,以下簡稱“JLR”)48V電池系統項目,于近日收到了JLR發出的供應商定點信,定點項目名稱為“20Ah MHEV Battery”。據電池中國網了解,在此之前,億緯鋰能收到寶馬供應商定點信,成為繼寧德時代之后,第二家進入寶馬供應鏈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而更早之前,億緯鋰能還與戴姆勒、現代起亞等德國、韓國主流車企簽訂長期供貨合同,未來數年公司動力電池供貨量將達數十GWh。
電池中國從中航鋰電了解到,除了2020年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公司也與海外主機廠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據中航鋰電介紹,公司已經獲得本田開發定點,廣本定點、交付在即,廣豐已批量供貨,同時還獲得Smart量產定點。
同為第二陣營頭部企業的孚能科技,在過去幾年拿下戴姆勒長單后,過去半年在國內市場也是攻城略地,陸續拿下國內主流車企的大額長單。2020年12月,孚能科技與吉利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更早之前,孚能科技還與東風嵐圖、廣汽集團、江鈴集團等客戶達成了深度合作,陸續簽下長單。
三、躍升迅猛,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長有明顯的連續性。
拿下主流主機廠長單反映的是潛在增長潛力,當下裝機量的迅猛增長同樣也是反映這些企業快速突進的一面鏡子。
根據SNEResearch的數據,今年1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量約為13.7GWh,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排在前七位的分別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電池、比亞迪、三星SDI、中航鋰電和SKI,市場對應占比分別為31.2%、18.5%、15.6%、8.9%、4.8%、4.1%和3.9%。
據悉,這也是中航鋰電首次躍進全球第6位,且與三星SDI的市場份額在不斷縮小,同時已經超過韓國SKI。
在中國市場,今年1月,中航鋰電動力電池裝機量超過LG新能源,位列第3。中航鋰電在裝機量上已經對第一陣營企業形成了緊追猛趕的態勢。
作為新勢力的蜂巢能源,今年1月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實現快速增長,在中國市場排名躍升至第7,創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中航鋰電,還是蜂巢能源,裝機量的步步上升甚至緊逼,都是連續性的。如中航鋰電過去一年常年站穩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4名,并多月躥升至前3;蜂巢能源自去年9月進入TOP10之后,也是連續多月穩居前10。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裝機量也一直穩步在前。
聲明: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VX:pxe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