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能化、無人化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已成為第五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引擎。12月1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在珠海簽訂智能型無人系統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該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的母船,繼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之后,無人船再次成為海洋科考和航運業關注的熱點。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的大背景下,無人船已經成為行業焦點和發展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無人船舶。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作為智慧航運發展的有力推手,我國無人船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海洋科考、航運、河道治理、農業等領域頻頻“拋頭露面”。
無人船鋰電池得益于鋰電池可遠程升級、遠程監控管理、優質的防水性能受到國內無人船廠家的青睞,公司與中海達、中國船舶等上市企業達成常年合作。
無人船仍處于初級階段
“近年來,盡管人工智能非?;馃幔斜姸喑删停嬲芟袢艘粯舆\用知識進行決策的人工智能系統還沒出現,現在大部分是弱人工智能階段,到強人工智能階段,以及到超人工智能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敝袊こ淘涸菏俊宜\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嚴新平在第二屆自主船舶發展(萬山)論壇上表示,真正像人一樣的智能船舶還沒出現,智能船舶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船舶是一個技術的載體,不僅是技術自身要成熟,更重要的是法規和管理也要配套發展,智能船舶還處于不斷在發展階段。
近年來,世界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非常重視并支持智能航運發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8-353項標準發布,制定了《智能航運標準化路線圖》;日本于2014年1月起開展“智能船舶應用平臺項目”(SSAP),旨在建立船舶及岸上獲取船舶設備數據的標準化方法,不斷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與環保性能。歐盟公布了推進自主航行船舶研發計劃,宣稱2020年在波羅的海實現遠程遙控船營運,2025年實現自主航行商船全球營運;我國2019年12月發布了《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明確了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從頂層設計層面為統籌協調資源,系統推進船舶與航運智能化提供了依據。
“目前國內外智能船舶研究熱點集中在4個方面。”嚴新平表示,第一是智能航行,包括增強感知、智能控制和遠程駕駛;第二是船舶動力系統綠色發展技術應用;第三是船舶推進系統綠色發展技術;第四是智能船的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測試、驗證、評估方法與技術研究,也是當下亟須解決的難題和實際應用推廣的基礎。
“高技術的發展將逐步助推船舶的智能化、遠程化、少人化和自主化的進展。測試驗證評估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但是我們不能太著急,必須有預期的投入和周期,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嚴新平指出,“智能駕駛車首先是在系統里邊試驗,到封閉的測試場進行試驗,現在開放道路進行試驗,這是一步步遞進過來的,我們的智能船從有人到無人,也必須一步步對智能系統進行可靠性能驗證,以及性能的評估,以及測試的方法設計,未來才能真正實現智能船的目標。”
聲明: 本網站所發布文章,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VX:pxebattery)